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合肥一名90后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时间:2025-11-13 22:18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彭学英/吴明张骅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张骅 2025年11月13日,在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的采集室里,段卫伟衣袖卷起,针头稳稳刺入手臂。医护人员轻声叮嘱放松就好,他点头浅笑:能帮上忙,挺值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随导管缓缓汇聚,每一滴都是跨越山海的善意,为陌生生命续航。 而这一切起源于9月份一通来自合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段卫伟被告知:他与一位陌生血液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型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张骅
  2025年11月13日,在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的采集室里,段卫伟衣袖卷起,针头稳稳刺入手臂。医护人员轻声叮嘱“放松就好”,他点头浅笑:“能帮上忙,挺值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随导管缓缓汇聚,每一滴都是跨越山海的善意,为陌生生命续航。
 
  而这一切起源于9月份一通来自合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段卫伟被告知:他与一位陌生血液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了。没有丝毫犹豫,他在电话里爽朗回应:“你们尽快安排吧,早献人家早康复。”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份对生命的郑重承诺与守信。
 
  时间回溯到2022年的一次无偿献血,段卫伟看到了造血干细胞留样入库的表格。没有过多思索,他认真填写信息、完成留样,“既然签了字,就一直期望有这么一天,真要是配型成功了,肯定得去干!”这份看似偶然的决定,实则源于他刻在骨子里的善良,在他看来,能用自己的一点努力为他人带去希望,本就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今年30多岁的段卫伟,是对家饱含深情、对社会满怀温暖的平凡人。在家中,他是妻子眼中体贴的好丈夫,是女儿心中可靠的好父亲。闲暇时,他最大的乐趣就是为家人下厨,“我很喜欢做饭,看着老婆孩子吃得香喷喷的,心里就满是幸福”。对社会,他的爱心从未缺席。多年来,他坚持无偿捐献血小板,累计捐献量已达5000毫升,相当于为临床提供了多次生命救助的“血液弹药”。谈及最初为何选择捐献血小板,他的回答依旧简单纯粹:“当时献血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临床有急需,既然有需要,那我就去帮忙。”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发自内心的善意,在一次次捐献中践行着对社会的责任。
 
  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专门抽出5天时间注射动员剂,这对按量计酬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而且“我们干活都是两人一组,我要是请假,不仅自己受影响,还得耽误别人赚钱。”为了不影响同事,他带着些许歉意,连续加班二十多天,硬是把工作提前完成,为捐献腾出了充足时间。
 
  整个捐献过程中,他始终干脆利索。在高分、体检等每个环节中,他在忙碌的工作中挤时间配合;当被告知部分指标需要复查时,他满心期盼:“希望我身体能完全达到捐献条件,别耽误了救人。”
 
  “有啥好说的,肯定要救的”,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也道出了他最纯粹的初衷。谈及素未谋面的患者,他眼神中满是真诚:“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太清楚一个父亲、一个丈夫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希望他能早日康复,回到家人身边,继续撑起自己的小家。”
 
  从无偿献血到捐献血小板,再到如今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他用一次次实际行动诠释着“爱人者人恒爱之”的真谛。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润物无声的善良,他用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温情,为陌生人的生命架起了一座希望之桥。捐献完成后,段卫伟成为合肥市第1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