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全(58):叩问“思想”“灵魂”“生死”“未来”
时间:2025-09-08 21:04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明骅英
作者:明骅英 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句贯穿人类文明史的追问,在2025年8月11日的清晨被重新书写。诗人、医生郑万全以短短十六字的《天地魂》天下思想,世上灵魂。古今生死,未来白云,将思想灵魂生死未来这些永恒命题浓缩成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精神深处的大门。在这个追逐效率与结果的时代,这首凝练的短诗如同一剂清醒剂,迫使我们停下脚步,直面生命
作者:明骅英

“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句贯穿人类文明史的追问,在2025年8月11日的清晨被重新书写。诗人、医生郑万全以短短十六字的《天地魂》——“天下思想,世上灵魂。古今生死,未来白云”,将“思想”“灵魂”“生死”“未来”这些永恒命题浓缩成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精神深处的大门。在这个追逐效率与结果的时代,这首凝练的短诗如同一剂清醒剂,迫使我们停下脚步,直面生命最本质的追问。
“天下思想,世上灵魂”两句,直指人类精神世界的两大支柱。思想是文明的火种,从诸子百家的争鸣到现代学科的细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始终在传承中突破;灵魂则是个体存在的内核,它承载着情感、信仰与价值判断,让每个生命在浩瀚时空中拥有独特的光芒。郑万全作为接诊过百万人次的医生,想必在诊疗室里见过无数被思想困惑、为灵魂迷茫的患者——有人因找不到人生意义而焦虑,有人因精神空虚而沉沦。这两句诗恰是对这种集体困境的回应:思想本应是照亮前路的火炬,而非束缚行动的枷锁;灵魂本应是自由生长的种子,而非被迫标准化的模具。

“古今生死”四字,道尽了生命最根本的规律。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绝,到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憧憬,生死始终是文学与哲学的核心母题。郑万全以医者的视角审视这一命题,便有了超越抽象哲思的温度——他见过新生的啼哭,听过临终的叹息,深知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这四个字没有丝毫悲戚,反而透着一种通透:生是偶然的馈赠,死是必然的归途,重要的是在生死之间活出真实的自我。正如那些在病痛中依然坚守信念的患者,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向死而生”的真谛,让“古今生死”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充满力量的生命体验。
“未来白云”的比喻,为全诗注入了轻盈的希望。白云聚散无常,却始终在天空中自在飘荡;未来变幻莫测,却永远等待着人们去创造。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很多人对未来充满焦虑——经济波动、环境变化、技术革新,都让前路显得迷雾重重。郑万全以诗人的敏锐捕捉到这种集体情绪,却用“白云”的意象消解了焦虑:未来本就不必被规划得密不透风,正如白云不会永远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种对未来的豁达,既源于医者对生命韧性的认知,也来自诗人对世界本真的洞察——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掌控未来,而在于在每一个当下都保持向上的力量。
这首《天地魂》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实现了多重维度的融合。作为医生,郑万全让抽象的精神命题有了现实的依托;作为诗人,他让理性的生命观察有了艺术的表达。这种跨界的视角,让诗歌既不流于空洞的抒情,也不陷入枯燥的说教。在2025年这个信息碎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这样的作品更显珍贵——它用极简的文字对抗着浮躁的风气,以沉静的思考唤醒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关注。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天地魂》延续了中国古典诗歌“以小见大”的传统。它继承了屈原、苏轼等先贤对精神风骨的坚守,却以现代语言重构了“天地”“灵魂”等经典意象,让古老的智慧在当下依然能引发共鸣。正如山水诗在千百年后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这首诗也必将在时光流转中持续传递它的力量——因为它触及的是人类永远不会停止追问的命题。
读《天地魂》,仿佛与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对话。它不提供标准答案,只引导我们向内审视:自己的思想是否独立?灵魂是否丰盈?能否坦然面对生死?是否对未来保有期待?在这个容易迷失的时代,这样的叩问本身就是一种救赎。正如郑万全在诗中暗含的期许:让思想如星辰般璀璨,让灵魂如草木般生长,让生死如四季般自然,让未来如白云般自在——这或许就是生命最本真的模样。
- 上一篇:中煤新集公司:“大老粗”巧手干“细活”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6-30刘庄煤矿“安全生产月”活动“亮点”纷呈
- 01-24奇瑞2.0元年精彩收官2017再谋“向上”
- 05-25多方联 动柏堰科技园依法查处违运汽油行为
- 06-30孙疃矿千方百计做好极端天气下安全生产工作
- 03-09安徽省安全监管局采用微信和信息督促各地做好
- 09-25淮北矿业工程建设公司“正反评价”倒逼管理者
- 06-30怀宁县三级联动开展合理膳食“健康中国行”活
- 07-25百善矿召开领导班子“三严三实”专题组织生活
- 02-26合肥市瑶海多措施并举严控建筑扬尘
- 12-29惠老套餐 怀宁县近12万老人提升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