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营孜矿“和谐征迁”的那人那事
钱营孜矿“和谐征迁”的那人那事
李继峰 本报记者郝玲 / 文
田下有煤,采了煤,祖祖辈辈耕种的农田,将会变成水塘;住了几辈子的房子,也将成为废墟;那些鸡犬相闻的村邻,也将成为“陌路人”。塌陷区的搬迁是人的迁移,更是人情的割舍。由此可见,从事矿区塌陷征迁工作的人,难度之大,非常人可知。日前,应“和谐塌陷建设”征文之约,笔者采访了钱营孜矿几名“征迁人”,了解到他们用超人的智慧和辛苦付出,“巧解”征迁难题,为和谐矿区建设谱写出新的篇章。
蔡瑞礼的“老办法”
蔡瑞礼是征迁战线的老兵,他说,自己在征迁方法上,没有新点子,都是些老办法:在和搬迁户最初联络时,有的住户不开门,咱就干脆守在他们家门口,通过一次次主动搭讪,化冰释疑,即便遭受冷遇也毫不气馁,而且永远站在搬迁户的立场上,用真情换理解,用沟通换支持,用苦累换进展,用作为换成效;始终坚持把他们当亲人,分担他们的忧虑。无数次的苦口婆心、发自肺腑的贴心话语,化解了搬迁户和他的隔阂,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因为,多年的征迁经验告诉他,征迁工作迁的不是一个个村子,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拆的不只是一座座房子,而是一颗颗老百姓的心。以心换心,其利断金。
常劲松的“情感法”
常劲松是一个胖胖“老实人”,也是钱营孜矿征迁队伍的“老班长”。他说,老百姓的诉求越来越多元化,他已经完全习惯于在挑剔因境中工作了。住户生病时,就三番五次去医院探视,问寒问暖;逢年过节时,主动为困难户送温暖。坚持把征迁户当亲戚、经常走动;把征迁户当朋友、经常问候。千方百计让征迁户最大限度地享受政府和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让他们称心满意,才能实现政策落实与群众满意之间的和谐共赢。一次,他不顾大雨、路滑,他骑车到边远村去了解情况,结果骑车摔倒在马路上,手腕脱臼、表皮严重搓伤,但他仅是在医院处理后,又带着黑紫手腕仍旧出现在征迁现场。征迁户听说,都像亲戚一样劝他注意身体。
李鹏飞的“特殊收获”
李鹏飞转岗了,他在谈到自己的征迁经历时,十分感慨。他说经常是:“5+2”、“白加黑”、“夜总会”。“5+2”是说一周七天都在工作;“白加黑”除了指夜以继日地工作之外,我还赋予了它另外的意思:头发白了,脸却晒黑了。“夜总会”是说夜里总是开会。的确,无论是国庆还是中秋,他始终奋战在征迁一线,面对各种困难,毫不退缩,知难而进,始终走在土地塌方的前面。他说,有了征迁的这段经历,再干什么工作都感到不再难。
功夫不负苦心人!钱营孜矿征迁人的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苦没有白受。钱营孜矿投产不到三年,生产原煤近1000万吨,没有因征迁影响生产,也没有因征迁发生群体上访事件。他们这群远离掌子面的矿山人,用真情和智慧,开采出光彩夺目的“乌金”。
- 上一篇:恒源公司节前安全质量标准大检查
- 下一篇:时代呼唤英雄
- 09-15马钢四钢轧总厂紧跟市场变化兑现客户订单
- 05-31恒源矿打牢“三基”推动安全生产稳定向好
- 02-22新集二矿物流队褚莹莹党员一面旗帜
- 09-23合肥市瑶海区科普日让孩子们感受科普魅力
- 08-30“过紧日子”,中煤新集一矿降本增效有“良方
- 10-12庆中秋迎国庆 双龙公司开展慰问活动保平安
- 11-28合肥市瑶海区“十九大微课堂”进非公企业
- 11-29淮北双龙公司运输区打造班组管理新亮点
- 04-27中煤三建何家塔煤矿给班组长“松绑放权”
- 01-05怀宁县帮助农民工维权拥有“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