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吕中杰:践行一份跨越九年的生命约定

时间:2025-08-19 20:19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陈圆圆本报记者彭
通讯员 陈圆圆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病魔让您经历苦难,缘分让您获得希望,祝您早日康复!8月18日一早,在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住院部,合肥市第14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吕中杰在红十字志愿者的陪同下前往造干采集室,那里成了他为远方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希望的起点。 受助于人,转而助人 小时候,吕中杰身体不是很好,父母又常年在外打工。幸好有
通讯员 陈圆圆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病魔让您经历苦难,缘分让您获得希望,祝您早日康复!……”8月18日一早,在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住院部,合肥市第14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吕中杰在红十字志愿者的陪同下前往造干采集室,那里成了他为远方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希望的起点。
 
  受助于人,转而助人
 
  小时候,吕中杰身体不是很好,父母又常年在外打工。幸好有邻居、老师、朋友等的照顾与帮忙,他才得以健康成长,“可以说,没有这些帮助过我的人,就没有现在的我”,他感慨道。
 
  走入职场后,身边的同事、领导也一直帮助着、提点着他,这份被温暖过的记忆萦绕在心头,除了努力做好工作之外,吕中杰总想着自己能做点什么来回馈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抱着这样的想法,他踏上了无偿献血之路——起初是献全血,后来得知血液病患者对血小板有需求,便加入了献血小板的队伍,“那几年,献血小板成了我周末的例行事情”。这一献,就献了60多次。
  “谁都有被需要的时候”
 
  2016年的冬天,吕中杰在看新闻的时候,偶然看到了视频中的白血病患儿。一个个生病的小朋友,深深触动了他。后来,通过网络科普,吕中杰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的一种重要方式。“谁都有被需要的时候,多一份血样,患者就多一份生的希望。”于是在一个午后,与爱人散步途中,看到了献血车,他便果断上前,留下了8-10ml的血样,成功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时光悄然流转,9年后,2025年4月的一天,吕中杰接到了合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没怎么想,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这事我肯定愿意。而且冥冥之中,也有种感觉我应该能匹配上”。他语气平和地说。
 
  这个暑期,他对孩子“食言”了
 
  吕中杰工作一直很忙,“回家和妻子、孩子吃顿晚餐,都是一件很幸福、奢侈的事”。但在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整个流程中,他始终全力配合。
 
  “高分辨结束后,等了快一个月没确定采集时间,还以为这事就这么搁下了”,吕中杰回忆道,“爱人劝我放平心态”。直到5月底,他顺利通过了体检,心里的那根弦开始绷紧,之后他每天都在准备着,“往年暑期都会带孩子出去旅行,今年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捐献,哪儿也没敢去,孩子都说感觉这个暑假不完整”,他顿了顿一下,眼里漾起暖意,“但他知道爸爸要去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很支持”。
 
  入院前,他跟家里人、单位领导都说明了情况。“爱人每天下班后都会带着孩子去医院陪我一会;领导也特别支持,说工作的事不用操心,好好休息,争取顺利完成捐献。”说起这些,吕中杰的语气里满是踏实,“身后有他们撑着,我啥也不怕。”
 
  随着分离机的不断运行,殷红的“生命的种子”一点一滴地汇入到采集袋中,最终,经过4个多小时,顺利采集到27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的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