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张骅 >

安徽从六个方面施策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时间:2020-04-26 20:40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骅 张晓梅
在全国忙于复工复产之际,4月23日下午,安徽召开了全省稳工业增长电视电话会议。安徽省政府副省长何树山出席并讲话。
        在全国忙于复工复产之际,4月23日下午,安徽召开了全省稳工业增长电视电话会议。安徽省政府副省长何树山出席并讲话。


主会场现场
 
        受疫情影响,安徽省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工业经济发展明显放慢了脚步,这也是该省正在极积解决的问题。这场开到县(市、区)一级的工业经济发展专题电视电话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及省有关会议精神,分析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强化政策解读与落实,深化银企合作,纾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加快5G发展,加快推动工业企业复产达产,确保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会上,安徽省将重点从六个方面施策,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
 
坚持把稳运行保企业作为当前首要任务
        目前,安徽省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3%,较前2个月收窄6.8个百分点,3月份增速转正为6.2%,居全国第8位,电子信息产业当月增长33%,3月制造业PMI回升至53.4%。但受国内外疫情叠加影响,中小企业面临内需和外需“双侧”承压、收入和成本“双向”挤压、资金链和供应链“双链”绷紧等突出问题,生存压力明显加大。
        今年以来,安徽省退出规上工业企业3071户,亏损企业达到4673户。针对当前严峻形势,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六稳”,并首次提出“六保”。全省经信系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救企业就是保就业”的意识,把稳运行保企业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举,重点做好困难企业帮扶。
        针对停产退规企业,实施“一企一策”,逐户摸清情况,加强对企业的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及时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力争尽快恢复生产、重新返规。针对订单下滑企业。市县经信部门要组织开展“订单会诊”,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抓在手订单、促新增订单、稳“受阻”订单,帮助企业出口转内销、开拓新市场。针对其他困难企业。要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将社保、稳岗、用能、减租等政策及时传导到企业,持续降低企业用工、用能成本,帮助中小企业挺过难关。
 
坚持把保企业资金链不断作为当务之急
        资金链是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虽然银行金融机构“钱多”,但流向广大中小企业的资金“活水”依然不畅。
        安徽省将从“争、投、贷、降、补”多个角度发力,加速金融“活水”流向中小企业。“争”就是争取国家制造业专项贷款,国开行设立了2500亿制造业专项贷款,在贷款定价、审批流程等方面政策优惠,重点支持产业链强链补链、技术改造、数字新基建等项目,要求5月31日前完成第一批拟支持重点项目报送,各市要抓紧摸排多争取专项贷款。
        “投”就是基金投入,各市县经信部门要充分利用好省种子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三重一创”基金、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基金、省农业产业化基金等省级股权投资基金,当前要抓紧做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直投基金的第一批入库企业立项和尽调工作,以基金直投引导各类基金跟投、金融机构跟贷。
        “贷”就是专项贷款,在这次会上,安徽省与国开行安徽省分行签订了50亿元专项转贷款,授信额最高3000万元,贷款利率较原贷款利率下降10%以上,授信期1-3年,授信期内贷款可循环使用;与工行安徽省分行签订了500亿元“春润行动”协议,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期限可达5年、固定资产类可达10年;与建行安徽省分行签订了600亿元“战役江淮、贷动未来”协议,推广线上信贷、不见面审批,纯信用贷款可达300万元。这些贷款具有更大规模、更低利率、更多方式、更优服务等优势,各市县经信部门要发挥熟悉企业的优势,做好资金供需对接服务,精心遴选推进一批优质企业项目,推动应贷尽贷、能贷快贷。
        “降”就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担保费补贴实施方案》(皖经信企函〔2020〕21号)和即将出台的制造业贷款贴息政策;学习借鉴滁州市担保经验,把担保费率降低到0.5%,取消反担保要求;修订完善信用担保代偿补偿办法,加大担保公司考核力度,避免担保额度过度流向政府平台、国有企业,力争把更多的担保资源用于支持制造业企业。
        “补”就是用好财政补贴,当前,安徽省经信厅正在抓紧制定制造强省、民营经济、数字经济项目资金分配方案,各市县经信部门要提前行动,广泛发动,力争将15亿元省级财政奖补资金尽快拨付企业,以解企业燃眉之急。
 
坚持把稳市场扩需求作为重要抓手
        当前企业复工复产率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需求不足成为当前稳定工业“基本盘”面临的主要矛盾。从调研情况看,安徽省内部分企业订单推迟、取消、违约现象较多,进出口受阻明显,汽车、家电、纺织、光伏等行业均受到较大影响。针对当前需求不足导致的供需循环不畅问题,各地要把稳市场扩需求作为重要抓手。
        一是推进省产省用,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发改就业〔2020〕293号),学习借鉴合肥市发放1亿元消费券提振消费的做法,推动出台扩大省产汽车、家电的市场消费举措;创新举办装备制造、数控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等区域性、行业性展销会,扩大“省产省用”产品的覆盖面和占有率。
        二是推动首购首用,省市县经信部门要协同发力,广泛宣贯近期出台的《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发展若干政策》(皖政秘〔2020〕52号)【政策对“三首”产品研制和示范应用企业,省财政按产品单价10%-15%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500万元;对省内企业投保“三首”产品推广应用综合险的按年度保费的80%给予补贴,最高300万元】,及时发布“三首”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大力实施“三首”产品示范应用工程,加强政府采购和财政扶持力度,促进“三首”产品研发和示范应用。
        三是扩大销售使用,扩大“精品安徽、皖美制造”品牌效应,分市县选送一批工业精品登录央视舞台;积极筹办好“皖烟皖酒全国行”。推荐企业参加工信部开展的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双品网购节”,启动网上带货、网红销货。广大企业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强高端智能、绿色环保、生态健康产品研发,推出更多有竞争力的新品精品爆品,以产品创新引领消费需求。
 
坚持把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作为重要环节
        抗疫期间,安徽省上下“一盘棋”响应,仅用短短数十天,防护服、口罩等防控物资产量呈现十倍、数十倍增长,实现了从十分缺乏到紧平衡、再到供应充足的转变;高速口罩机、红外测温仪、医用N95口罩、医用隔离眼罩等实现“零”的突破。
        事实再次证明,制造业强则经济强、生产力是最现实的、制造业是最可靠的,安徽省坚定不移狠抓制造强省建设是完全正确的。但当前国际疫情造成“第二次冲击”大于且长于国内疫情造成“第一波冲击”,导致部分企业面临出口下滑和设备购断供“两难”困境。应对国外疫情对我省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全省经信系统要分门别类、精准施策。
        针对国际层面,要全面梳理摸排重点产业链,建立供应链、产业链安全清单和关键供应商企业名单,针对“断供”风险,积极争取外交部、工信部等国家层面的协调支持;企业要通过预付资金、支持二级供应商备货等方式,加强关键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储备力度;加快布局一批国产化替代项目。
        针对国内层面,依托工信部复工复产部际协调专班作用,及时提请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部门问题,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
        针对省内情况,安徽省要按照省政府《关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意见》(皖政【2020】22号)的整体部署,抓好落实。安徽省经信厅正在研究制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工作方案,安徽省国资委也在制定“保省属国有企业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的工作方案,各地要积极对接,坚持“龙头+配套”,“基金+基地”,围绕智能家电、工业机器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引导中小企业主动与行业龙头、省属企业协作配套,促进大中小企业集群集聚,加快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全供应链融通的生态体系。
 
坚持把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排头兵。自2013年以来,安徽省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全省2618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是高新技术企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户均利润1438万元、户均研发投入达到3.3%,以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14%的数量,贡献了25%的利润,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创新驱动的主力军。
        近期,安徽省政府又出台了《进一步发挥专精特新排头兵作用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0〕4号),从要素供给、服务保障、缓解融资难题等8个方面,提出了23条具体举措,聚力打造专精特新“四个一百”冠军企业。全省经信系统和广大企业要围绕“专精特新”方向,抢抓国家对冲疫情影响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和用好国家扩大重点领域投资、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以及在能耗指标、用地审批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方面要持续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和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工程,重点抓好1000项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推动“上云用数赋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生产工艺、流程,提升“四基”关键核心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聚焦新基建,近期,省政府印发了《5G发展规划纲要》(皖政办秘〔2020〕21号)、《关于支持5G发展若干政策》(皖政〔2020〕18号),拿出1亿元资金支持5G产业发展。各市县经信部门要围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上马一批射频芯片、滤波器等核心元器件配套项目,布局一批5G智能终端、边缘计算、智能交换等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特征的专精特新冠军企业,蚌埠、合肥、滁州、芜湖、铜陵已率先启动,培育一批5G产业链集群和特色园区。
 
坚持把政企合力作为共克时艰的重要法宝
        虽然当前主要指标呈回升改善、持续向好势头,但弥补一季度损失、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很大。安徽省经信系统要强化政治担当、金融机构要强化责任担当,携手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全省经信系统要把服务企业、服务发展视为职责使命,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深入开展“四送一服”行动,着力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困难问题;要学习借鉴马鞍山“中介+服务”模式,把中央及省里各项政策的“硬货”、“干货”转化为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实际成效;特别是当前,要推动地方政府特事特办,着力解决企业土地证、房产证等历史遗留问题。
        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要坚定信心,善于从危机挑战中捕捉创造机遇,学政策、用政策,及时关注经信厅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把握转型升级方向;要强管理、提素质,开源节流、挖潜增效,保证资金链安全;积极探索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希望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安徽省委金融服务企业发展座谈会精神,树牢“稳企业就是稳金融、帮企业就是帮自己”的理念,深入“百行进万企”“千名行长进万企”活动,创新金融产品和增信工具,运用年审贷、循环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方式,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坚持不抽贷、不断贷,不新增抵押条件,落实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