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赵尧利:朝源煤矿食堂健康“掌勺人”

时间:2025-05-22 16:29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李继峰 胡伟
作者:李继峰 胡伟 赵尧利(左二)和职工一起修改《菜单》 清晨四点,中煤三建朝源煤矿的夜色还未褪去。食堂后厨的灯光已经亮起,赵尧利换上洗得发白的工装,开始检查昨晚送来的食材。他拿起一块五花肉在灯下仔细端详,又凑近闻了闻。这肉很新鲜。他对帮厨说,把芹菜得再洗一遍,最近风沙大,菜叶上沙土多。 赵师傅,今天送来的五花肉肥膘有点厚啊。帮厨夏敏说道
作者:李继峰 胡伟

赵尧利(左二)和职工一起修改《菜单》
 
  清晨四点,中煤三建朝源煤矿的夜色还未褪去。食堂后厨的灯光已经亮起,赵尧利换上洗得发白的工装,开始检查昨晚送来的食材。他拿起一块五花肉在灯下仔细端详,又凑近闻了闻。“这肉很新鲜。”他对帮厨说,“把芹菜得再洗一遍,最近风沙大,菜叶上沙土多。”
 
  “赵师傅,今天送来的五花肉肥膘有点厚啊。”帮厨夏敏说道。赵尧利没说话,从口袋里掏出老花镜戴上,手指在肉皮上按了按,又在灯光下仔细看了看颜色。“还行,用刀把肥膘片掉些,让矿工兄弟少吃猪油。”

赵尧利在灶台上精烹佳肴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20年里重复了无数次。
 
  2005年,20岁出头的赵尧利走进矿工食堂,从最基础的洗菜工做起。那时矿上条件艰苦,冬天水管结冰是常事。“记得第一次洗大白菜,手冻得都没知觉了。”赵师傅回忆道,“老师傅说,想学真本事,就得从最苦的活干起。”
 
  他的勤奋打动了当时的掌勺师傅。老厨师教他刀工时,让他在报纸上切土豆丝。“报纸不破,土豆丝身段要苗条匀称。”赵师傅笑着比划着,他手上的茧子,和小山包一样厚。
 
  病从口入。赵尧利发现矿工们普遍偏爱重油重盐。“大家干体力活,就爱大油大肉。”赵师傅说。为了让大伙于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他开始研究改良配方:“红烧菜改用代糖,炖汤去浮油,并在做菜增加素菜的比例。”
 
  在赵尧利的工具箱里,除了菜刀锅铲,还躺着一本翻烂的《健康饮食指南》。书页间夹着各种便签:“梅向森尿酸值428”“孙志伟空腹血糖6.8”。这些数字背后,是他为每位矿工量身定制的“健康食谱”:高血压工友的专属“低盐套餐”,用香菇、海带提鲜;糖尿病患者的“控糖餐”,以山药、莜面替代精米白面;高尿酸人群的“忌口清单”,详细标注各类食材嘌呤含量。
 
  2022年,赵尧利配合全矿开展的“健康行动”。他创新研发的“三低”红烧肉成为爆款——用山楂代替糖,以茶树菇吸油,靠火候把控让肥肉不腻。这道看似简单的家常菜,他反复调试了12次。
 
  “赵大厨,我体检报告全正常了!”通风队班长薛靓举着化验单走进食堂。原来,赵尧利发现他爱吃咸菜后,专门腌制了低盐泡菜,还每天给他多盛一碗芹菜汁。这样的故事在矿区不断上演:综采队平均减重11斤,通风队“三高”人员减少三分之二……
 
  他的笔记本上除了工友们的口味偏好,还详细记录着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谁的尿酸高,血糖高需控制主食……“矿工兄弟的健康饮食,是我们厨师的责任。”赵师傅说。为此,他专门去市里,参加了营养师培训,并在食堂墙宣传橱窗里,贴上“膳食健康宝塔”等的宣传画。
 
  矿工们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各异。赵师傅的健康饮食本子上,记满了工友们的喜好:山东的老李爱麻辣,安徽的小王好炒粉,新来的大学生吃不惯重油……
 
  “矿工兄弟工作辛苦,吃不健康怎么行?”他常挂在嘴边。
 
  去年春节,矿上搞联欢会。工友们把赵师傅请到台上,送上一件绣着“健康掌勺人”的厨师服。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赵师傅站在台上,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突然觉得,这烟火的灶台,就是他的人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