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合肥新增71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时间:2025-11-05 18:22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彭学英 / 吴明 张骅
本报记者 彭学英 / 吴明 张骅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七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拟认定名单,合肥市共有71户企业入围,较2024年增长18.3%,位列全国城市第11位;累计拥有有效期内小巨人企业312户,居全国城市第14位。此次2025年新增数量、入选率及全国占比均刷新历史纪录,彰显合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强劲动能。 五大工程发力,筑牢小巨人培育基石 为推动企业成长为
本报记者 彭学英 / 吴明 张骅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七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拟认定名单,合肥市共有71户企业入围,较2024年增长18.3%,位列全国城市第11位;累计拥有有效期内“小巨人”企业312户,居全国城市第14位。此次2025年新增数量、入选率及全国占比均刷新历史纪录,彰显合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强劲动能。
 
  五大工程发力,筑牢“小巨人”培育基石
 
  为推动企业成长为“小巨人”,合肥市重点实施五大专项工程,以精准服务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梯度培育工程:精准赋能全链条。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合肥市坚持“引育并举”壮大后备力量,2025年以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招商新成立企业超1000户;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邀请顶尖智库为120余户企业开展“对标诊断”,助力企业找差距、明路径;聚焦科技创新、融资服务等需求,市县两级累计开展对接活动360余场,服务企业超7000户次,推动企业补短板、达标准。
 
  创新提升工程:强化技术硬实力。
 
  在创新驱动上,合肥引导13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支持6户企业参与省、市创新联合体;2025年征集企业省制造业“揭榜挂帅”项目超240个,支持37个市级科技攻关项目,研发省级“三首”产品、“新产品”113项;同时为800余项企业专利提供预审服务,支持17户企业实施省级专利导航项目,强化知识产权赋能。
 
  转型加速工程:推动升级高质量。
 
  依托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双试点”城市优势,合肥支持117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总投资近420亿元,新增先进级智能工厂15个,南瑞中天获评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推动412户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累计1240户企业数字化水平达二级及以上,金星智控入围工信部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主体。
 
  要素赋能工程:破解发展瓶颈。金融支持方面,合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专精特新贷”“小巨人贷”等35款特色产品,筹建总规模15亿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近五年推动33户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占全市同期上市企业78.6%),开展产融对接活动110余场,解决企业融资超23亿元。人才保障上,将“小巨人”企业纳入市级人才政策范围,通过安居补贴、岗位补贴助力引才留才。
 
  服务升级工程:优化发展软环境。合肥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员队伍,市县两级选派501名专员,建立“走访-台账-办件-例会”机制,累计解决企业问题1500余个;打响“链聚庐州”对接品牌,2025年以来开展供需对接活动130余场,参与企业超4700户次;围绕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等主题,举办培训20余场,覆盖超3000人次,助力企业培育专业人才。
 
  锚定2027年倍增目标,持续优化发展生态
 
  下一步,合肥市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创新驱动、梯度培育、精准服务”原则,构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支撑。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强化部门协同与市县联动,力争2027年底实现“小巨人”企业数量倍增;二是围绕重点产业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动态完善培育库,扩大诊断辅导覆盖面;三是发挥科创资源优势,支持企业攻坚核心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设高质量发展赋能载体,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公益性、专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