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郑万全(35):节日聚会上的医者心声

时间:2025-07-06 00:20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明骅英
作者:明骅英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生活的夜空。对于60多岁的郑万全而言,每一个传统节日前与友人在省会城市相聚,便是他生命中最温暖而珍贵的时光。这些聚会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友情,更成为他倾诉心声、探讨人生与文学诗歌的精神寄托,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每到节日临近,郑万全便会精心准备当地的土特产,满怀期待地踏上
作者:明骅英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生活的夜空。对于60多岁的郑万全而言,每一个传统节日前与友人在省会城市相聚,便是他生命中最温暖而珍贵的时光。这些聚会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友情,更成为他倾诉心声、探讨人生与文学诗歌的精神寄托,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每到节日临近,郑万全便会精心准备当地的土特产,满怀期待地踏上前往省会城市的旅程。他知道,在那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等待着他。聚会的场景总是温馨而热闹,大家围坐在大酒店的餐桌旁,推杯换盏间,欢声笑语不断。酒过三巡,众人的话题便如潮水般涌来,从天文地理到人生哲学,从文学诗歌到生活琐事,无所不谈,好不快活。而郑万全总会细心地用手机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他希望将这些美好的回忆永远珍藏。
  在2024年中秋节前的那次聚会中,氛围格外热烈。朋友们相谈甚欢,当一位卫生系统的朋友谈及当下的医患关系时,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沉重起来。“现在的医患关系,简直像陷入了一个怪圈。”这位朋友感慨道,“医生怕患者,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患者的不满和暴力,小则受伤,大则有性命之忧;患者也怕医生,担心遭遇过度检查、开大处方,甚至医生不收红包都会心生不安。”这番话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郑万全。
 
  作为从业50年的芜湖郑万全医院负责人,郑万全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见过形形色色的患者和家属,也经历过无数的酸甜苦辣。在他的从医生涯中,受的委屈数不胜数,几次严重的医闹事件甚至让医院被迫停摆。然而,即便面临如此艰难的处境,他依然坚守在医疗岗位上,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责任真的不在我们,但对方就是不依不饶,真的很麻烦。”郑万全的话语中满是无奈与心酸。那些不被理解的日子,那些被无端指责的瞬间,都成为了他心底难以磨灭的伤痛。
 
  朋友们围绕医患关系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国家应该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医院和医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让医生能够安心治病救人;也有人觉得,患者需要多一些理解,了解医院和医生工作的难处,不能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医院和医生;还有人提到,医生的素质确实有待提高,如果所有医生都能像郑万全一样,坚守医德,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或许医患关系就能得到很大改善。
  听到朋友们的这些议论,郑万全只是苦笑着,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只有他自己清楚,在那些医闹事件中,他遭受了多少无端的指责和伤害。他渴望被理解,渴望患者和家属能够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看待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采取极端的方式。他始终秉持着医者仁心的信念,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关怀对待每一位患者,可现实却常常让他感到无比的无奈和痛心。
 
  这些节日前的聚会,对于郑万全来说,不仅是与朋友相聚的欢乐时光,更是他倾诉内心困惑与压力的窗口。在这个小小的聚会圈子里,他能够暂时放下工作中的疲惫和委屈,与朋友们畅所欲言,寻找心灵的慰藉。而朋友们的理解和支持,也成为了他继续坚守在医疗岗位上的动力源泉。
 
  在未来的日子里,郑万全依然会带着他的土特产,奔赴每一次与朋友的约定。他期待着在聚会上,不仅能与朋友们分享生活的点滴,更希望有一天,医患关系能够得到真正的改善,让他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能在一个理解、信任、和谐的环境中,继续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这些节日聚会,就像一个个温暖的港湾,守护着他的医者仁心,也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