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嫂的“新烦恼”
时间:2013-04-12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李继峰 / 文
4月9日午饭时间,笔者走进的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矿职工食堂,诧异地发现以往剩饭残羹堆积如山的剩菜桶,现在竟然空空如也。
这是怎么回事?笔者带着疑问,和每天来矿收剩米饭和馒头的刘大嫂聊了起来。
“我是矿附近的村民,每天都来食堂带些剩米饭和馒头回家。家里养了十几头大猪,每年的收益都不错。但近二个月以来,情况和过去不一样了。自从矿上发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导,广播电视都宣传这些内容。这个矿干部职工都从日常生活做起,率先在职工食堂开展‘光盘行动’,引导全矿干部职工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刘大嫂一脸愁容地说。
中午,该矿职工食堂虽热闹非凡,但职工排队打饭秩序井然。笔者在打饭窗口发现,有好几位职工不停地对盛菜的服务员说:“够了,够了。”看来,职工已经普遍有“按需就餐”的意识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该矿杜绝餐桌浪费的号召得到了职工的普遍响应,笔者看到,离席后,绝大多数职工的餐盘空空如也。刘大嫂说,过去,看到员工把白米饭和整个馒头都丢掉,自己是个农民,心里很难受。如今,“光盘行动”成了员工自觉的行动。不够吃再加饭不丢人,饭要多了吃不完倒掉才可耻,因为每个人都没有浪费粮食的权利。
对浪费粮食心存可惜的不仅是职工,还有该矿职工食堂的工作人员。食堂管理员李鹏飞说,为了减少浪费,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一推出就得到了职工的赞同。笔者看到,食堂工作人员烹饪的米粉肉等都有大、小块之分,职工可根据自己需要打饭菜。
李鹏飞说,我们将饭菜的花色由过去十一种,增加了二十六种,争取做些精制的菜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职工根据自己的口味自由选择。职工都很赞同这种“人性化”的做法。现在,食堂每天剩菜桶的“余粮”,只有过去的四分之一左右。剩菜桶成了衡量食堂服务质量和职工思想道德的“无形标尺”。
“现在矿工剩饭少了,我也准备改行了。家里的几头猪出栏后,就买几只羊来喂。现在,大家都喜欢绿色食品,喂羊收益也会更大一些。”刘大嫂乐呵呵地说。(作者系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矿宣传部干部)
- 上一篇:合肥市瑶海区少年放飞心中“绿色中国梦”
- 下一篇:钱营孜矿全方位夯实安全根基
相关文章
- 02-27艾瑞泽5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智能”
- 11-04怀宁法院志愿者服务队“整编扩军”
- 09-03童亭矿严抓严管拧紧“一通三防”安全阀
- 01-06食品安全检查守护合肥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 04-10吴卫龙带队监察宿州市地方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
- 01-18觅战友自驾30万公里,越战老兵捐赠相伴16年的奇
- 11-02中铁二局四公司土木类见习生考核要想定级需过
- 12-07用六步培训法 朱集西矿助推全员素质提升
- 01-31华塑股份举办2018年迎新春长跑比赛
- 05-21聚合优质美食,安徽合肥为市民和游客打造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