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朱仙庄矿打出技术组合拳围岩治理初见成效

时间:2020-05-06 09:54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万学
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煤矿依靠科学技术,打出了一套“降、钻、锚、注、平”等主动支护的“组合拳”,有效攻克围岩治理技术难题,全面提升矿井支护工艺水平上台阶,确保煤矿实现安全高效发展。
        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煤矿依靠科学技术,打出了一套“降、钻、锚、注、平”等主动支护的“组合拳”,有效攻克围岩治理技术难题,全面提升矿井支护工艺水平上台阶,确保煤矿实现安全高效发展。
        朱仙庄矿地质条件复杂,随着开采逐步向南翼深部转移,矿压显现明显,支护问题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大技术难题。该矿紧紧抓住围岩治理这个“牛鼻子”,牢固树立“主动支护治本,被动支护治表;逢修必锚、不锚不修,逢修必注、不注不修;把围岩治理当成重大灾害治理”的围岩治理理念。坚持技术先行、整体设计、分段实施、一巷一策,坚持一次支护强度最大化,修复巷道一次修复到位,新掘岩巷杜绝架棚支护,10煤跟顶取消单一架棚支护,8煤沿底全面实施“降钻锚注平”施工工艺,将主动支护与注浆加固技术有机结合,打出围岩治理不同形式的“组合拳”。
        该矿Ⅱ5轨道上山全长972m,倾角17°,巷道距8煤底板、10煤顶板15m-55m。受高地应力作用和采动影响,巷道严重失修,底鼓、底梁翘起、侧梁顶梁压弯变形。该矿采用一次锚网喷注+二次锚网带喷注支护,深孔注浆锚索兼作支护锚索,并在注浆地点安装视频监控,注浆泵出浆管上安装压力、流量传感器,实时在线监控注浆压力、注浆流量,杜绝施工时的隐蔽工程。修复后及时安装围岩应力、围岩位移、激光测距传感器等矿压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围岩应力、位移变化情况,为掌握后期Ⅱ851、Ⅱ1055工作面回采对巷道破坏程度提供数据支撑。自2019年7月开始修复以来,目前已经施工近400m,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对巷道位移精确测量,巷道无变形,整体稳定,效果良好。
        Ⅱ851工作面掘进严格落实“降钻锚注平”支护工艺,同时,将平顶棚改为三心拱U型棚,大大增加了顶梁的抗压强度,使支架更加稳定,支护效果更加明显。对切眼支护采用平顶U型棚+锚索梁+单体支护,代替以往的单体支柱+直U型钢支护,提高支护强度,减少顶板下沉和单体使用量,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切眼于去年9月贯通,至刷大前已有7个多月,巷道整体稳定,变形量小,超出预期效果。
        今年4月16日,淮北矿业集团在朱仙庄矿召开围岩治理现场会。与会人员深入井下现场进行观摩围岩治理成果。